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

【傳媒線上】更重要的事

上海高考作文題目《更重要的事》,引發了中國社會的熱切關注。©譚澤薇
text_譚澤薇 photo_譚澤薇、CTPphoto

當我們發現,孩子成家那天,對他們的期許其實無關數學成績多好、鋼琴過了幾級;當我們明白,這樣的守望如何讓老人重新獲得力量……或許這個時候,我們才真正明白海頓所說的:「當我坐在這破舊的老鋼琴旁,就算是最幸福的國王,我也不羡慕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
67日上海地區大學入學考試(俗稱「高考」)語文作文,讓五萬多名考生回答「什麼是更重要的事」。這個題目獲得語文老師一致好評,也讓全體市民陷入思考,包括我自己,也想以此為題,針對最近幾件新聞事件,想一想,是什麼更重要。

沒有硝煙的戰爭
在一個朋友桌面上,看到一份貼有孩童照片的簡歷,洋洋灑灑前後3頁。第1頁拼的是爹媽工作和學歷的顯赫,接著高調展現孩子在各項文藝、體育方面的獎項。4年的生命,看著像是有了40年的積攢,這才開啟了我對中國幼升小、小升初(註)這場「無硝煙戰爭」的注意。

和台灣一樣,如今中國學區房房價貴得驚人。上海靜安區海防路一戶23平方公尺(約7坪)的「亭子間」要價人民幣240萬(合台幣1,152萬),折算成台幣165萬/坪,買方還需要排隊苦候。

然而,還要超越台灣的驚奇是,徐匯區一外語小學錄取率僅為3%,門檻之高堪比名牌大學!由於上海市教委已經叫停各種幼兒證書(包括奧林匹克數學、和各項競賽證書),學校招生的依據現在居然還包括了「家長面談」。孩子考96分,家長被要求反思;等到孩子小升初的時候,家長和老師又成為「後援團」,忙著投擲簡歷、陪赴考場。一場幼升小、小升初的折騰,直讓人以為是大學畢業後擇業的翻滾。難怪市教委今年開始,對小學1年級生嚴格執行「零起點」教學;也難怪這種在出生以後就面臨的生存焦慮,讓反對者終於出聲呼籲幫幫孩子「彌合創傷,讓生命質地膨鬆柔軟」。

但當我們看到,針對3歲孩子的早教課程設計竟包含了創意美術、思維、情商、圍棋、呼吸冥想……這樣的零起點行政要求,只怕是蒼白無力。立法執行「零起點」?還是公開認證小學起點教育究竟什麼才是「合理的評價體系」?哪個更重要?

記得望向窗外
6月中,中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。太空人王亞平在天宮講授大氣物理課程,引發全國人民奇思妙題。中國媒體立即將這場熱點事件與20078月美國太空人Barbara Morgan的首次太空授課作對比,並熱烈報導中國這次地面授課的「豪華陣容」,其中包括楊振寧和歐陽自遠進行的「現場點評」,將個嚴肅的太空課堂硬是打造成好似「星光大道總決賽」的耀眼燦爛。

與此對照的是一封來自Barbara Morgan的祝賀信。她寫道:「親愛的王亞平,在你環繞地球而行、並準備從太空授課之際,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譽和愛的問候。我們為你驕傲。我們希望你和你的乘員組同事平安和成功。你在那裡一定非常忙碌,但請記得花些時間望向窗外。中國和這個世界美麗迷人。」這句「你在那裡一定非常忙碌,但要記得望向窗外」,讓人看到在同一事件上,追求可以如此迥異。追求成功與感受過程之間,哪個更重要?

浙江杭州湖濱公園的老人社團。除了衣食供給,心靈維護也是老年健康的重要議題。©朱潔CTPphoto

銀髮歌聲重建人生
上海有位78歲的鮑美利,從音樂教育退休以後,憑著對中國老人世代的關愛與不捨,在家打造了一間「開心小屋」,免費教同齡人唱歌,趕走孤獨寂涼。

鮑美利說,中國的老人太苦了,請大家不要嫌棄他們;而老人家自己,更不要成為等吃、等睡、等死的「三等公民」。7年間,她讓憂鬱症老人在住院期間請假出來唱歌;曾經的麻將手,變成了鋼琴手;嚴重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玻璃人,也在歌聲中重新站立起來,還讓「鴨子嗓」開了三次「演唱會」。

在老人齊聚的開心小屋裡,世界只剩下歌聲帶來的力量。這樣的「如歌人生」,來自平凡所創造的力量,這是一種堅持守望、透過鼓勵「寄情」而重新燃燒那未因老去而消逝的「激情」。

當我們明白,這樣的守望讓老人如何重新獲得力量;當我們看到,孩子成家那天,對他們的三項重要「期待」裡,其實無一和數學成績多好、鋼琴過了幾級有關。或許這個時候,我們才真正明白海頓所說的:「當我坐在這破舊的老鋼琴旁,就算是最幸福的國王,我也不羡慕!」

註:幼升小,幼稚園升小學之簡稱;小升初,小學升初中之簡稱。


譚澤薇,美國密西根大學大眾傳播新聞博士,是亞洲知名學者、媒體人及文化觀察家。2005年全球平面媒體研究論壇,2006年歐洲民意與市場調查協會研究論壇,都是籌委會委員當中唯一的亞洲代表。曾任德州大學助理教授、洛杉磯電視台研究總監、兩岸三地AC Nielsen執行總監,以及實力媒體策略資源副總裁。現任知本策略公司執行長、中央電視台廣告經營策略顧問。並曾獲選為「推動中國戶外廣告業發展功勳人物」、「中國最佳媒介專家」。

以上內容摘自《旅讀中國》8月號玩轉絲路特輯 
去大陸出差\探親\旅行,別忘了帶《旅讀中國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